想要了解VOCs?先明白三个高阶问题—基于实测的挥发性有机物概念辨析特约撰稿:本文由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林长青 特约供稿非甲烷总烃、苯系物和TVOCs的测定是各类挥发性有机物(VOCs)标准中的重要监测项目。那它们是什么,有什么区别,在测定的过程中又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呢?
我认为用非甲烷总烃表征VOCs应该是完全没问题的,但是仔细一想,是有问题的:TVOC以单项VOCs 物质的质量浓度之和计、非甲烷总烃以碳计,我没有考虑这一点。在此再次刨根问底,为了简单说明问题,相关内容描述也不够严谨,如有不妥之处,欢迎各位批评指正。 1、先抛出问题 比如某制药项目只有一根排气筒,风量为10000m3/h,只有二种污染物正戊烷、正戊醇,而且污染物是通…
1、先看看权威人士的回答作为大气导则主编人,比较有权威,曾对此进行过专门回复,当然当时给的措辞是建议,建议,建议哦,当时部里面应该是还没有定论。2、再看看部评估中心培训上的回复
我于今年5月3日曾写下《活性炭更换周期到底怎么计算》,简单论证了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编著的《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实用手册》(第二版)中的活性炭更换周期计算公式的正确性,但还是觉得不透彻,描述的还是有遗漏,今天想更详细,更具体的说一说为啥用VOCs进口浓度更合适,当然,搬运知识,解读知识,难免不妥,如有,望各位随时批评指正。
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,对于以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主的大气污染源,我们一般会采用TVOC或非甲烷总烃进行表征,而且大多时候是采用NMHC。但是对于这2个因子的使用,其实争议很大,特别是一些排放标准(如农药制造工业、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)中既有NMHC又有VOCs,怎么选择呢?有人认为选择TVOC(因为既能表征VOCs,同时大气导则附录D中有TVOC)、有人认为应选择非甲烷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