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、再看看现实过程中通常环评报告书的做法
现实中很多环评报告书敏感程度的识别,不妥之处在于,还不没有判断出工作等级呢,就能事前根据评价范围判断出项目敏感程度(仿佛物料平衡中的评价范围回流了),其逻辑是:①项目不在准保护区则排除敏感。②排除敏感时,如果在评价范围内存在分散式水源地,则识别为较敏感。
4、地下水敏感程度的判断这个关键问题,部评估中心专门探讨过
首先敏感程度的判定,根据敏感区的范围和项目位置确定的,项目不在敏感区和较敏感区,那就是不敏感,看看部评估中心专家怎么要求的。
简单举例说明:①对于一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,共涉及敏感区、较敏感区、不敏感区,然后看看项目位置在哪里,位于敏感区则判定为敏感,位于较敏感区则判定为较敏感,位于不敏感区则判定为不敏感。
②对于一个分散式饮用水源地,仅涉及较敏感区和不敏感区,然后看看项目位置在哪里,位于较敏感区则判定为较敏感,位于不敏感区则判定为不敏感。
5、地下水相关培训课件
对于地下水,生态环境部评估中心进行过系列培训,包括:①地下水导则修订背景与意义;②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;③地下水影响与预测专题培训;④地下水措施+结论专题培训。
需要资料的,联系我,共享。
管理员
该内容暂无评论